Lilypie Kids Birthday tickers
Lilypie Premature Baby tickers

《再富,也要「窮」孩子》


全國一連三天,向四川地震死難者致哀,為人父母可以怎去教導孩子?一個很重要的教導,我們要感恩,但請先看一些朋友近日予我的電郵。
  前些天,帶兒子去逛書局,他吵嚷着要我買一個精緻、昂貴但不實用的鉛筆盒給他。最後我只買了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給他。他的嘴頓時呶了起來。接着,他看中一個設計小巧玲瓏,曲綫優美,尺面圖案喧賓奪主地蓋過刻度的精美塑膠尺,但我買給他的卻是一把木尺。他的嘴嘟得更有「克夫」( curve
 )了。我不作聲,打算晚上臨睡前才透過故事開導他。 

  自升為人父之後,我一再提醒自己要貫徹一個與東方社會價值觀反其道而行的育兒理念——「再富,也要『窮』孩子!」但幾年下來,我漸感難堅持下去。直到有一天我輾轉讀到南京大學一布告欄上,一封署名為「辛酸的父親」寫給其上大學兒子的「匿名信」之後,才又深感無論如何都得貫徹這個理念。 
  這封信很有轉述的價值,摘錄如下: 
親愛的兒子: 
  盡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代之中的唯一一個大學生後,我竟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 
  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掛蚊帳、鋪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 
  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三封信,加起來比一封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字迹通篇潦草,只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 
  大二以後,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讓人感覺你今後大學畢業時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 
  最令我痛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沒想到你竟也運用這招,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僅僅為了能出入卡拉 OK 及酒吧……。 
  我一想起這事就痛苦,就失眠!這已成為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不知在大學裏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會閱歷之外,還能否長一丁點善良的心? 
怕孩子吃苦反誤他一生 
  閱畢整封信感慨萬分。其實,我也受華人「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傳統觀念所影響。直到有一天,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學回國探親,及時給我來個當頭棒喝。 
  據他說,澳洲人民生活富裕,然而他們在信奉上帝之餘更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在過分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將無法自立並且不懂感恩! 
  我們東方家庭「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做法,看來有糾正的必要了。那天晚上,我思前想後,決定等將來孩子入學了,為他準備一些「其貌不揚」的便當,以窮他物質,富他精神。 
  我手頭上有這麼一則資料: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左邊是一隻蒼鷹,右邊是一匹奔馬。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鵬程萬里馬到成功,而是象徵一隻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 
  原來,那隻蒼鷹,為了加速實現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理想,練就了各種高超優雅的飛行本領,結果忘了學習覓食,只飛了 4 天就活活餓死了。那匹奔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闆給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牠換到農夫家;而後又嫌農夫餵的飼料少,又要求與其他馬對調,最後到了皮匠家——不必幹活,飼料又多,好不愜意。然而沒過多少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 
  由此可看到,一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華,日後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個健全的人,都是一個生命有缺陷的人。 
  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許多動物在牠們的幼兒很羸弱時,會把牠的幼崽含在嘴裏窩在翼下,怕牠們遇險而夭折;但當牠們的孩子長大些,牠們會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趕離自己身邊,讓牠們獨自去經風雨、練本領,甚至不給孩子留下回頭路!只有這麼做,孩子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之襲擊,才能夠絕處逢生。 
  含在嘴裏窩在翼下和趕離身邊,都是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的體現,連動物也深懂「慣子如殺子」的道理。 
  再富也要窮孩子 ,才能逼孩子學習獨立前行,學會感恩惜福。畢竟……孩子的後半生我們不一定能參與……。 
溫室花朵難受風吹雨打 
  我們一代是在貧困中長大,所以我們很努力,刻意地不想下一代再貧困,因此我們不想我們的下一代會捱丁點兒鹹苦,更不要說是讓孩子捱窮,可惜這種愛護絕不是好事。希望全港父母能借今次四川地震上百萬人的苦難,好好地讓孩子上一課。孩子,是不可以長期在溫室長大的。餓其體膚,匱乏其心,才可以成就一個人,一個好人。對孩子作出太多金錢投資,可能就是另種「 Accumulator 」。
怎樣富也要孩子窮
星級爸爸 
張堅庭

著名電影導演 育有三名9至14歲子女
【明報專訊】最近網上有一篇文章據說來自一位內地爸爸,因為他寵愛孩子,但孩子自上大學後就一路把父親當作提款機,除了金錢,信件寥寥數語,父親非常傷心。《經濟日報》石鏡泉先生刊出文章,起了個標題「怎樣富,也要孩子窮」,我看後十分共鳴,內文意思是無論你自己怎樣富有,也要訓練孩子常有不足的感覺,讓他們感受爭取才可擁有的感受。 
貧窮是常態
這帶起我們夫婦間一件往事,十多年前,我大仔一歲多,我們住淺水灣,三房二廳,一間是書房,另一間是孩子的臥室,這臥室沒有獨立洗手間,但就在旁邊,一次我太太看 這情,忽然幽幽的說,孩子真 慘,沒有自己的洗手間,我聽後不知怎的流出眼淚,又不敢讓她知道自己有所感觸,因為我小時候跟母親姊姊睡在一張上下架 ,一個單位住了數十人,但好端端的沒有悲傷的比較,太太不說不知自己多慘,然後讀書、拍電影,日子好過一點,直到今天,也練就了不怕環境艱辛,因為現在每天都是感恩的日子。 
就算電影黃金期,賺錢最易的時候,我也不會買高於我能力的物品,這習慣直到今天。我們夫婦倆很用心的讓孩子們知道賺錢不易,我也常分享自己小時的艱辛日子,他們就知道貧窮是常態,起碼我們早上數代人也是經歷了戰爭饑荒,所以我女兒最上心,常強調自己是窮人,對富人有點點偏見,但畢竟住好喝好,她的標準也不經意很高,看見同學的華廈也十分羨慕,但她也節儉,弟弟報名參加活動,有時累了想休息,姊姊一定不讓浪費,要他死出一點氣力,繼續。 
草根也幸福
我曾害怕大仔比較物質化,因為他開始扮靚,會挑一些潮流的服飾,但某次在澳門,我們五人擠在一間房間,大仔希望加一張 ,他致電服務處,問加一張要多少錢,對方說要五百元,他輕輕的說﹕「唔使。」靜悄悄放下電話,裝作沒事,我們追問他才說太貴了,於是我把幾張几椅併成一張小讓弟弟睡,然後我們四人擠在一張大。我們付不起嘛?非也,我 只想孩子們擠一擠,讓他們有一點我們付不起的感慨,他的一些同學住在大屋,他回來描述其豪華之處,我自己眼神露出羨慕之情,說他們是有錢人,我常跟他們說別人賺錢真有方法,於是幾個人就羨慕一番,若然我們有如此大的地方,我們如何如何利用。大家互相鼓勵,努力工作改善環境。 
女兒不喜買新衣服,禁止她母親花費,難得我太太也是可以非常草根,前幾天我們到小店買了魚蛋、雞蛋仔,環保翅(即假翅)回家後,一家人圍 圓桌吃個飽,我太太就說我們很幸福。 
富足會習慣
我也曾帶大仔到我從小成長的地方,都是破舊殘敗的舊樓,我覺得自從懷舊之旅後,他買東西總挑便宜的,他們要買每一樣東西我都要他三思,不會很爽手的應允。他有一位同學的父母經濟可能較為拮据,這兩三年寡言,失落信心,相信有點自卑,我叫孩子積極與他聯絡,鼓勵同情他,我自己小時也是因貧窮而被同學嘲笑,他從我的故事而興起同情之心,於是也自然知不足也是一種常態。 
富足會習慣,富足慣了也就缺了富足之感,我最佩服的富人是蓋茨及畢菲特,他們把錢財全捐出,但最厲害是老畢把餘下的錢成立慈善基金,讓子女經營,從慈善基金的營運中賺取生活費。中國人企業也很封建,一定要 50 %的控股權,一定要經營人有血緣關係,富不過三代,朝代總也不能傳承,但我有些人品好、衣食足的有錢子弟朋友,看他們活在沒有目標的日子,有一位曾對我說「阿庭,起身冇 事做,好鬼慘 呀」,所以怎樣富也要讓孩子窮。
富足會習慣,富足慣了也就缺了富足之感。 

0 comments: